对经典的网格类策略EA RoboFibo进行了测试,设置每单止损与整体止损,以观察其在历史运行中的表现。该策略的核心逻辑是基于斐波那契回撤关键位来识别价格突破或反转信号,同时结合大周期K线结构判断支撑与阻力位的强度,从而对交易信号进行过滤,剔除无效信号,提升策略的稳定性与胜率。 然而,从测试结果来看,尽管开启了多种风控机制,策略在长期运行中依然呈现出震荡下行的趋势。策略在一段时间内表现尚可,甚至可能出现小幅盈利,但随后往往会出现一次性大幅回撤,将之前积累的利润与本金一并带走。这种现象在马丁网格类策略中非常典型。除了轻量策略(如Waka、东北路等)在特定行情下表现尚可外,大多数高风险策略在加入简单的风控机制后,长期走势依然难以形成向上的盈利曲线。 此外,有马丁爱好者指出,高风险类策略若仅依赖机械化的风控机制(如整损),很难真正实现稳健盈利。这类策略更适合人工干预与主观判断结合,通过人工过滤信号、调整仓位、择机离场等方式来规避系统性风险。所以关键还是交易者。 今年明显感觉到市场上的新人越来越少了。湖南那边一个做代理的朋友跟我说,他也要转行了。圈子里能聊得来的、有共同话题的人越来越少,感觉整个市场氛围都在悄然变化。他给我看了这几年的数据,确实是断崖式下滑,我也在想,自己还能坚持多久,现在更多的是一种“当成爱好”的心态在参与。 EA发展这么多年,资源早已泛滥成灾。几乎每个交易者手头都有几十甚至上百个EA,但即便如此,仍然没有人能找到那个传说中的“圣杯”——稳赚不赔的策略。这几年国内外的测评平台、研究者不断涌现,逐渐让大家意识到,EA终究只是一个工具,它能辅助交易,但关键还是在人,更无法实现“稳赚”。 我觉得,EA正在逐步进入一个常态化的阶段。就像早年那些技术指标和交易系统一样,它会慢慢从“神秘工具”变成“可选工具”。人们不再对它抱有过高的幻想,也不再盲目追求所谓的“自动赚钱机器”。这种认知的回归,其实是一种进步。
|